每一次冲动交易,都是缠论口中的“业力反扑”
交易这件事,说到底就是行为的积累,甚至可以说,交易的结果,是我们所有行为力量汇聚之后的自然呈现。
很多人以为自己做交易,是一个当下的、孤立的动作,但实际上,每一笔交易的背后,都有无数过往的痕迹在默默推动。这些痕迹,包括我们曾经的判断方式、习惯的交易节奏、惯常的情绪反应,甚至包括我们在盘中闪过的那些细微的念头。我们之所以会在某个时刻做出特定的操作,往往不是凭空决定,而是那些过往积累的行为惯性在驱动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有些人总喜欢追涨杀跌,并不是他不懂道理,而是因为过去的某几次追涨获得了短暂的快感,这种感受在潜意识中扎了根,久而久之形成了路径依赖。哪怕理智上明知这样做可能是错的,一旦到了盘中,就像被一股力量推着往前冲。这股力量,其实正是我们以前行为所积累下来的某种动力。
这种动力并不神秘,说白了,就是我们曾经做过什么、说过什么、想过什么,这些身口意的活动,最后都会内化成一种方向性的趋势。它不会轻易消失,只会在关键时刻冒头,左右我们的判断。这就是为什么,要改变一个交易习惯那么难,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换一种操作方式,而是在挑战一股早已根深蒂固的力量。
交易系统的建立,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和这种内在的惯性力量抗衡。系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方式,一种不受旧有冲动影响的路径。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按照系统执行操作,新的行为开始积累,慢慢地,这些新的行为也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力量。随着时间推移,它们会和旧的惯性拉锯,甚至最终取而代之。
所以,真正的交易进步,不是学了多少技巧,而是你能否在关键时刻,不再被旧有的行为力量拉着走,而是用新的、更理性的分力来主导自己的决策。这需要过程,也需要耐心,更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感。
缠论之所以强调多级别分析,不是为了增加复杂度,而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每一个走势背后的历史力量。一个高点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它承载了过去无数人对市场的预期和交易行为,而这些行为汇聚的力量,在未来的某一刻依然会起作用。走势不是静态的图画,而是众多预期交锋之后的结果。
如果我们忽略了这种历史积累的影响,仅凭眼前的一点波动就匆忙决策,那和撒腿乱跑没什么区别。真正成熟的交易者,是懂得敬畏走势背后那些沉默力量的人。他们在动手之前,总会先问一句:这个位置,是不是还隐藏着那些未被释放的力量?
换句话说,交易不是和市场博弈,而是在和自己积累已久的行为力量对话。我们需要做的,是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,让它朝着更稳定、更理性的方向发展。这条路不容易走,但一旦走通了,收获的不仅是账户的增长,还有那个更清醒、更自洽的自己。